「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國中的時候面對排山倒海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我常常用這句話來強顏歡笑。
陶潛博覽群經追求的是中心思想而非魏晉的華麗詞藻,力行質樸的生活
遠離紛擾的塵世。這樣的人挺了不起的,但這句話卻讓人斷章取義當成藉口。
前幾天~十月三十一日,從媒體上得知台灣也有一些群眾「歡慶」萬聖節,
讓小孩子打扮成鬼怪來玩耍,或是有些成人晚上參加特別裝扮的宴會。
我是覺得有那麼點奇怪,雖然給自己個理由穿上平日不敢的奇裝異服還蠻快意,
但這個節日和我們一點關聯性、文化淵源都沒有,甚至連環境也不同。
硬要過就只是附庸風雅(還不太風雅)伴隨商人炒作罷了。
好吧~真要過也是個人自由,倒也可以輕鬆一些看待。
然,既然想過這個節,就應該知道十月三十一日並不是萬聖節,
而是萬聖節前夕,十一月一日才是真正的萬聖節。
所謂的萬聖節又叫諸靈節,簡單說就是要紀念曾經為教殉難的聖者們的節日,
這一天所有聖者們的靈將會降臨歡慶,那麼很自然地鬼魅們在前一晚必須
要竄逃,於是乎十月三十一日的晚上到處都是魑魅魍魎。
Hallow的字根就是holy神聖的意思,而een代表的就是evening,
Halloween自然就是萬聖節前夕,類似平安夜或是除夕。
除夕絕對不是大年初一,萬聖節前夕也絕非萬聖節,
也許很多人之前並不知道,現在知道了那以後呢?還會否隨便搞混?
對於台灣這樣隨便的情形不勝枚舉,比如說咖啡拿鐵caffe latte意思是
牛奶咖啡,caffe當然就是咖啡而latte在義大利文就是牛奶,
這是非常常見的咖啡飲品,不過現在在台灣latte卻直接被當作牛奶咖啡。
如果你是老闆,客人點的是牛奶那你會給什麼產品呢?
番茄炒蛋和炒蛋是不一樣的,當然牛奶咖啡和牛奶自然也不同。
唯一可以說的藉口是,此謬誤是老美先這麼亂用,台灣不過接著亂用罷了。
西元1999年要跨到2000年的時候媒體大肆報導我們就要進入
21th世紀了,接著不斷灌輸大眾2000年就是21th的元年。
事實上要到2001年歷史才會真正從20th世紀進入21th世紀,
奇怪的是進入2001年的時候台灣卻又沒有什麼人慶祝這點!
是真的都不知道嗎?還是知道了卻不在意?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藍鰭鮪魚在台灣為什麼被叫成黑鮪魚?
最多人都認為因為來自日文「大トロ」(音:otoro),於是乎
認定o的發音就是黑~因和閩南語黑的發音相同,而toro自然就是鮪魚了。
然而トロ只是鮪魚肚子的那塊肉,加上「大」代表腹肉中油脂最肥美的那塊。
台灣人真的都不知道嗎?我相信總有人知道吧?
對於別人的語文的不尊重、隨便用,勉強可說來自於不理解。
但是對於自己的語文又何嘗真瞭解呢?
把町(音:ㄊㄧㄥˇ)唸成丁,丼(音:ㄐㄧㄥˇ)唸成洞,
把「囧」當成「窘」來用,「梗」當作「哏」(音:ㄍㄣˊ)來寫…
不明白之前誤用是因為不知道,但是在知道以後還是跟著亂用
到底又是什麼心態?隨便?無所謂?還是這又沒什麼關係?
這樣的個性會決定台灣很多事情的發展,如果大家都允許這麼隨便和
不確實可以隨時發生在我們生活中,那麼對於近年來發生的色素、香精、
混合油…也不該有什麼譴責和不滿,不就是隨便了一點用棉籽油冒充橄欖油
添加的色素也是食用級的,又不是不能吃有什麼關係?
不要認為我扯得太遠,台灣的隨便是一種瀰漫在環境中的因子,
許多人垃圾不好好分類,有的飼主不會清理寵物的便溺(或是有人看到才清),
躲在網路上用匿名罵人或散佈不實謠言,甚至還流行用鞋子丟總統…
總是方便自己一下~隨便一下,只是想爽一下反正又沒什麼關係。
這是一種風氣,大家不在乎真正的對錯,不管貪圖那一下隨便或爽快的後果,
不在乎基本對他者的尊重,於是乎沒有辣椒的辣油、不含蜂蜜的純蜂蜜…
黑心商品很難斷絕,政府怎麼緝查也無法根治。更何況真正政府嚴格起來
很多人又要吶喊~政府擾民、大官迫害小市民…
有些事情我們管不了,擋也擋不住,但是我們總能從自身做起,
不必害怕和隨便慣的別人不一樣,不怕拒當一丘之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