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已經好久沒有這種感覺,在一部電影中見到滿滿的收穫。
這是看完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後最大的驚嘆!
主動燃起書寫感想的情緒也是難得,
大概和這部電影源自文學小說有關,
我能理解的、看到的符碼自然比較清楚,
不過驚嘆的是李安能用那麼精緻的手法來呈現,
而且巧妙地在劇中展現了他的觀點。
一旦著手想開始卻發現要寫他的感想或解析–極具艱難!
實在是內容太過豐富;意涵既深且龐,可講的物件過多,
東一塊、西一疊未免紛亂,順劇情而講又缺乏整理和歸類,
花了一兩天也沒想出該用什麼法子才能將其理順。


後來覺得,與其妄想分析全本,不如從一些關鍵字來下手,
再依著它們來分析即可。
本文不希望分析小說《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盡可能以電影版本的劇情和畫面呈現為基準。
倘若你尚未觀看又怕劇情被洩漏者,請先退出。

關鍵字:水,圓,循環,宗教,神性,獸慾


在一開始的訪談中「循環」的旅程就開始了!
小說家原是加拿大人,為了體驗人生而去了印度,
但如今為了找題材、為了瞭解神的存在,回到加拿大
去訪問那從印度飄洋過海到加拿大的Pi。
一來一往這是一場循環。



Pi本身被命名為Piscine–巴黎最澄淨的游泳池,
卻因為發音和pissing相近而被取笑。
從最純淨的水變成排泄出來的尿,這是一場水循環!
也可暗喻人同時存在純潔的一面和污穢的一面。
因為不滿這樣的外號,他給自己起了PI(π)這個暱稱。
既是他名字的起頭,也是圓周率~
圓、無止盡的無理數,循環不息的水循環,不知起訖的無盡漂流。


天真浪漫的幼年Pi對於宗教信仰有著諸多興趣,
見哪個都是好,於是名義上他信了三種宗教。
在他和基督教相遇的那天,神父看他偷喝水~
便給他一杯水並對他說:You must be thirsty.
Thirsty!這個字不僅表示身體的乾渴,也意指內在心靈的乾涸。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
    直湧到永生。」 《聖經》〈約翰福音4:14〉


出生幸福的Pi內心可有飢渴?而喝下那杯宗教的水後是否就真不再渴?
這之後會在他的旅程中展露出來,而Thirsty這個字,未來也還會出現。




相較之下,這部電影(或書)的英文原名較為完整、多涵義
“Life of Pi” ~Pi 的人生,也是屬於圓周率的人生!
開門見山傳達出這場旅程不僅僅在漂流結束而終,
而是一直影響持續下去的運作~一如圓的滾動。
中文翻譯的奇幻漂流難免讓人覺得淺了些,
既然說漂流,不妨看看「漂流」是從那一刻開始?
我看到的分野就在Pi的救生艇落下;船上的廚師掉下船開始。
此刻起除了Pi一個人之外,只剩下動物和他同行了。


到底和Pi同船的是另外三個人類還是四隻動物呢?
答案是呼之欲出的明顯。
寫作中常見因為移情而將動物擬人化,這邊卻把人類角色更替為動物
除了增添「奇幻」的特色,同時也是面對慘惡之事的一種脫離。


不覺得奇怪嗎,鬣狗是何時上船的?怎麼會一直藏在那裡?
其實動物中最早登船的就是鬣狗,因為他就是那位廚師。
廚師一直就在救生艇上幫著降落,所以象徵他的鬣狗就一直存在。
(順道說,「鬣」這個字音[ㄌ一ㄝˋ]同「獵」)
接著是慌忙中摔落小艇的素食水手以斑馬的模樣出現,
很快地繩索斷了,救生艇落入海中,Pi的漂流正式啟航!
驚慌無措中Pi親自把老虎給救了上船,經歷第一場驚濤駭浪後
母親化身的猩猩坐著一網的香蕉而來。


鬣狗在船上象徵的就是自私惡劣的一種人性,
攻擊性強,貪慾也重,即便暈船也很快就向其他動物展開攻擊。
而代表佛教徒的斑馬則是一種較為懦弱善良的人,
黑白分明但是弱勢(又受了傷),即使體格比鬣狗大多了
卻無法抵擋惡勢力的侵害,成為了救生艇上第一個殉難船員。
當然這樣的殺戮看在Pi和猩猩眼中是殘忍、不可以的,
然而他們只是在旁邊尖叫、呼喊,沒有實際行動去阻止。
解決了斑馬,不久攻擊對象就輪到猩猩。
猩猩是母親的表徵,所以也是當中最通「人性」的動物,
電影中有特寫她哀怨和疲憊的表情。
鬣狗攻擊猩猩的時候,Pi依舊是叫喊著盼能遏止暴行,
可惜悲劇還是發生了!
這回被殺的不僅僅是「一個人」,還是自己的母親,
所以Pi再也壓抑不了內心的憤怒,決定向兇手報復!
當柔弱、謙和和天真的外殼被打破時,猛虎就爆衝而出
一口咬死了猖狂的鬣狗。


老虎就是Pi的另一面,屬於野性、不受禮教控制,跟從生物本能,
有點像是William Blake筆下的 ”Tyger” 。
在救生艇被浪濤從大船旁捲走時,他的驚恐讓野性覺醒,
不過一度翻天覆地的巨浪使他無暇顧及老虎的存在,
風浪過去,母親(猩猩)的出現也讓他暫時得以平靜,
當時的Pi形容那是屬於他的方舟,
方舟一詞代表毀滅中被揀選人物的救贖,是有希望、可以得救的。
只可惜,他的希望很快就破滅。


經過這一場惡鬥,原本連肉都不吃的Pi現在連人也殺了,
他該怎麼去面對這樣的自己?
因此他離開小艇在旁邊以木槳和救生衣搭了一個臨時的浮筏。
小艇是那個他不願面對的修羅場,老虎是他不願面對的自己,
他躲在浮筏上,以逃避代替面對。
他害怕老虎,因為他害怕著那樣的自己。
不過隨著時間過去,Pi一步一步學著和那個自己相處,
電影中Pi學著殺魚,起初他向天神懺悔說
這一切殺戮都是為了餵養那隻只能食肉的老虎,
後來他竟在船上從老虎手中爭奪了鮪魚,食用並且利用魚肉馴服了老虎!
至此,Pi已經能接納自己獸性的一面,
也學著接受自己為了活下去而吃肉(甚至吃了人肉)的事實。

當年小老虎就是在山林中的溪邊喝水而被捕,獵人給它起名Thirsty–飢渴,
無獨有偶,Pi小時候也在山裡的教堂偷喝水時被神父看到,
神父對他說:You must be thirsty. 你一定是口渴了/你就是「飢渴」吧。
老虎長大送入動物園填寫表格時,
陰錯陽差和獵人交換了名字成為Richard Parker,
而這個名字幾乎可以和船難畫上等號。
1838年美國作家艾倫波(Edgar Allan Poe)的小說
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of Nantucket” 中就有一名Richard Parker,
書中也發生船難而Parker和三名獲救的人在救生艇上,他建議殺了其中一人
當成食物讓其他人能活下去,之後他就被殺死成為他人的食物。
1884年一艘名為 Mignonette的遊艇遇難,救生艇中共有四人,*1
他們殺了當中最年輕的水手Richard Parker成為食物。
這事件也成為法庭上對於「為生存而殺人食之是否違法」有一番爭議。


老虎是Pi心中的一個潛在慾望,是他自己的一部分。
所以他即使害怕卻也不能和它分開,
浮筏始終和小船連在一起,甚至Pi也不忍殺了老虎~
因為除卻了老虎,如同滅了求生的本能,又如何能存活下去?
老虎被叫做Richard Parker點明了船難的發生,
冠上人名似乎想為他添點人性,
但這是錯叫,老虎本為Thirsty–飢渴,所以這回不是被吃而是吃人的!
故事開始沒多久Pi就曾親眼目睹老虎獵殺了一頭小羊的畫面,
父親要他認清事實,要他明白老虎不可能是他的朋友。
的確,老虎不是Pi的朋友,但卻是他的一部分(無法駕馭的一部分)。



隨著時間過去,肉吃完、水也喝盡,在Pi以為就要撐不過去時,
他們漂流到了一個奇幻的海上浮島,上頭有著可食用的植物、水和成群狐獴。
說起這座島就必須回頭提一提Pi的原始信仰–印度教。
父親商賈的個性,曾告誡他科學才是真正管用的,
而宗教是黑暗的,別被那些光芒給迷惑了。
母親是位女知青,承認科學的能耐但是認為宗教能撫慰心靈的需要,
關於宗教信仰就隨Pi自己想法決定。
Pi所選擇膜拜的神祇則是天神毗濕奴。
印度千萬神佛的三大天神分別為掌管創造的梵天;
擔當毀滅的濕婆,和負責保護的毗濕奴。
選擇跟從毗濕奴也暗指Pi外顯的個性是溫和而順從,
並非充滿創意活潑也非嚮往革新有力量,
只求能安穩過日,這也是多數人們對於宗教想祈求的心意。

常見的毗濕奴神有兩種形象,其中一個便是坐在蓮花上,
手持四項法器–分別是:環、螺、杵和蓮花。
此形象正是Pi在漂流為了躲避老虎坐在浮筏上的模樣。



救生衣串成的浮筏是他的蓮台、救生圈是他的環、
槳是他的杵,而哨子是他的法螺,這些法器在他危難中一直保護著他。
置身蓮台上的Pi經常翻讀著救難手冊或是撰寫日記,
相對於救生艇上的殺戮地獄,此刻的蓮台是他連結文明和神性的地方。
但是中間相連的繩索還是不能斷,一旦和獸性切割他將無法存活,
而相連不斷的結果,他不能成佛也沒能得到真正的救贖。



毗濕奴神的另一種形象就是睡臥在千頭蛇–舍沙之上
在宇宙的水上漂流,他醒來時腹中會開出一朵蓮花~梵天神由此而生,
然後開創天地,直到濕婆神毀滅世界,毗濕奴再度沉睡,人類在他的夢中受苦。
一醒一睡間便是宇宙的一次輪迴。
他們在夜裡河畔觀賞水燈的時候,水中飄過的正是毗濕奴。






Pi年幼時候膜拜的小尊神像也是這形象。



在漫漫無邊的水上,等待著日出月落、歷經過希望毀滅…
Pi祈求著毗濕奴的庇佑,也正經歷著相同的漂流模式。
直到他碰上了這座浮島!
遠眺浮島的外觀即是躺臥在水上的毗濕奴,
底層植物盤據糾結的根猶如千頭蛇般交錯…
飽受漂流之苦的Pi似乎終於來到了庇護所!
島上呈現一片祥和,池水粼粼、游魚迴迴,
直到夜裡Pi在樹上準備歇息,卻見到水中放出奇異的光芒,
(別被那些光芒給迷惑了…)
水質酸化,蝕了水中的生命,日間所給予的,夜裡一併收回。
神給予賞賜最終卻也會毀滅一切。









還記得離開印度之前,Pi詢問舞者阿南蒂「為何蓮花要藏在樹林裡?」
在此他遇到了那朵樹上的蓮花…(從腹中長出蓮花,梵天自此而生)
可惜花中並沒有開創天地的天神,而是一顆人的牙齒!
浮島吞噬了上來尋求庇護的人,Pi也吃下了上船避難的人。





宗教能夠拯救的是什麼樣的人呢?
不妨看看那些狐獴,在毗濕奴的天地裡循規蹈矩,
不踏出外面的世界也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狐獴原該生於沙漠、打洞而居,卻來到海洋住在樹上!
狐獴成群居住非常社會化,正如人類。
沙漠生物該忍受乾渴,如今海上浮島中的生活是否就不渴?
(喝了神賜的水,是否永遠不渴?)
宇宙的海、活在毗濕奴的裡面~一群存活在宗教中的人們。
他們是被馴化的獸,直至有一天被消化為止。
同樣是獸,老虎一察覺有變便縱身離開浮島(神域)回到小艇(修羅場)。
那是一種反抗和求生的突破本能。

究竟毗濕奴島是真實存在?還是Pi彌留之際的幻影?
那或許不太重要,因為都是海上的事了,
浮島依舊在海面上閃爍著妖艷的光彩…而Pi終於登陸了。


柔白的沙灘、風裡婆娑的林投樹,瘦弱的老虎定了定不穩的步伐,
然後一躍隱沒在林子裡…Pi放聲大哭!
那樣真實的獸性怎能見容於人類規範的世界,
曾經一層層突破的限制和一步步靠近的距離如今都必須放棄,
Thirsty只能隱藏在別人看不到的角落,
唯有在廣大無人的海上才能恣意萌生,
於文明的世界裡,它只能回歸於封印。



「無論是哪個版本的故事,船都沉了、我的家人也死了,而我在其中
    受盡苦楚,那麼你喜歡哪一個故事呢?」Pi這麼詢問小說家

這是對於生命觀的測試,也是Pi對自己的諷刺,
你「喜歡」我哪一種「受苦」的版本?
小說家說 ”The one with the tiger…”
於是Pi說 ”Thank you, and so it goes with God.”
不願接受人性心中老虎的人們就會選擇有老虎的版本!!
既然不想面對那殘酷的一面,就需要用神來馴化。
然,不論信神與不信,都必須受苦、歷經漂流的循環。


李安的電影依舊如此細膩和千言萬語,
兩小時的片長竟能從容置放這麼多意象!
當然在文本中原著便已設定諸多寓意,
但若不是摸透、若非內化又有自己的一番領悟,
又如何能這般順暢、緊湊又優雅地呈現在一齣電影中。
比起他早期的電影,一樣是敏銳、字字珠璣並弦外有音,
卻更多了幾分圓潤和機巧。
多麼幸運是他來拍攝這部作品,透過他充滿感性的縝密
來編織出屬於東方的色彩和對於宗教、人生的哲理。
比起Ryan Murphy 執導由Elizabeth Gilbert原著改編的 ”Eat Pray Love
更深刻、壯闊、華美卻不失清麗。
當然不得不提他那強大的電腦動畫設計和3D特效,
把嚴肅甚至有點殘忍的生命議題包裝得如此美麗可看。
李安受訪時曾表示不要總是只看技術的層面,這部片討論的是人生、是宗教…
話雖如此,但也因為李安掌廚,使得一道有營養豐富的食物成為珍羞,
讓觀門道的與看熱鬧的都獲得滿足。
更遑論這是在國際大鳴大放的電影中,首部和台灣、台中
有這麼深厚連結片子,很難不讓我這個台中人激賞。






到底有沒有神呢?

“It’s up to you. It’s your story now.”
                                                   ~ Pi






注、
Richard Parker詳細資訊,參考自維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Richard_Parker_(shipwreck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