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活著有多辛苦,敏感一點的人、成熟一點的人、平凡一點的人,
應該都很明白。
但是總有些什麼東西能給人在這淒寒苦海中一點繼續的力量吧?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那將世界糟蹋得一塌糊塗的是人,那給予力量的也是人。
我說的就是那些給予我們溫暖情感的人們。
暖呼呼的情誼,是強大的腎上腺素,是苦酒滿杯的鴆蜜。

最近夜裡我總是一個人在電視前目不轉睛,
幾十個頻道轉啊轉,總有讓我維持「植物型態」 的節目。
雖然我昨天才說要多支持台灣,
不過講實話,日本台的頻道一直比較容易捕獲我。
無預警地看到一個讓藝人去鄉下借宿的綜藝節目,
說穿了其實沒有什麼內容,
就是讓藝人們到一個人煙稀少的鄉鎮中,(搭火車居多)
然後徒步漫遊四處尋訪有沒有願意免費留宿一晚的民家。
在家中和主人閒話家常,瞭解當地生活,一同用餐。
隔天早餐後,要替主人做一件事情來報答那兩餐一宿的恩情。
中午左右一定要離開。

經常在客人要離開時會出現依依不捨的情景。
一宿兩餐的相處,加上客人努力回報的心意,
短短的一天一夜讓人感覺才要認識就要分離。
因為挑選的地點都是比較偏僻的鄉村聚落,
所以人們相較於都市不管在生活模式或個性上都純樸許多。
(有時候甚至挑選在深山中只有七戶人家的小聚落)
而願意讓人留宿的人們相對也是比較好客或熱情,
在寧靜、樸實的鄉野中活裡,突然造訪的意外旅人,猛然開口請求留宿的願望…
這一切是什麼樣的心境,我很難體會。
(造訪的藝人多半不是什麼A咖大牌)
願意招待就是一種接納,平實的生活,自然的互動,因為真誠所以不捨。
他們常常形容留宿的客人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卻又像風一樣走了。
而藝人為了到達這個地點,多半都經過長時間旅途,
甚至跋山涉水,幾經拜託才找著能打尖的人家。
每當終於遇上那願意接待的主人時,大都身心俱疲。
那份暖意就如同寒冷冬夜的一杯熱可可,偎到心坎兒裡去了。
這一切是如此突然,當然沒法子設宴款待,
吃著的都是家中現成的食物、鄉野的蔬食瓜果,
我腦中浮現孔子曾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更豁然印證杜工部講的: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不可否認的是,作節目的前提下真實性總是打折。
姑且不論節目劇情的真偽,令我感動的是那份真實的情感。
在他們忍著眼眶中的眼淚珍重道別時,
在他們不斷揮手目送已經走遠的旅人時,
偶爾我的心也跟著悸動。
我也曾經遇過這樣的感受,碰過這樣溫暖的心腸。
尤其是在外地求學、工作的年歲,那些恩待我的人們。
當然相處的情誼不只一宿兩餐,但那份視如己出或不求回報的給予,
總讓我在最痛苦中咬著牙又走了下去。
曾經形容這些貴人是我生命中的桂樹,羅列在生命道路的兩旁。
逆風前進時,就會聞到他們所為我散放的芬芳。

記得離開台南後的三個月又回去台南找乾媽,乾媽說:
「也該回來了,三個月了~我都不敢打電話給你,怕會忍不住難過。
大概要三個月才能習慣你這孩子已經離開台南了。」
不只乾媽,幾位知心好友都和我一樣,因為彼此的分離而惆悵。
情感就是如此,直至此刻,將會明白他們已經走入自己的生命裡,
烙上難以抹滅的痕跡。
不管是兩餐一宿或幾度春秋,只要是真摯的互動就會留下兩個字:
「感動」。
而那些溫暖,就像小小的炭火般藏在心頭角落、記憶深處,
在落淚的日子裡,提醒著幸福的味道。

遠方的親友啊,我想念著你們。


沒有月亮我們可以看星光,失去星光還有溫暖的眼光。
抱著希望,等待就少點感傷,彷彿不覺得寒夜太無助太漫長。

這是翁倩玉小姐當年為了日劇《阿信》而演唱的主題曲〈永遠相信〉。
一直喜歡這首歌勝過片尾曲〈感恩的心〉。
歌詞相當勵志、正向,跟我的個性是如此不搭,
不過,正因我也曾這樣走過,回憶起每個片段都歷歷在目。


他們節目有來台灣出過外景,某位女藝人被派到平溪去投宿。
而另一為男藝人卻在西門町尋求掛單。
ㄟ…製作單位啊,節目叫《來去鄉下住一晚》找的也都是鄉下,
怎麼到了台灣會選擇西門町?
拜託呀,台北市沒有邊陲化到如此田地。

註解:
1. 植物型態是指一直坐著不動看電視,猶如植物一般。
2. 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學而篇〉第一章,東周春秋。
3. 杜甫,《杜工部集》〈客至〉七言律詩,盛唐著,北宋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鴉 的頭像

    鴉之語

    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