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蔡康永:千萬不要讓《康熙來了》陪你一輩子

 

這是篇讀後感,故還請花一點時間擊點上方連結看完原文,方知我筆下所言。

 

 

該文是一篇節錄,若要寫評論是不夠完整會有嚴重偏頗。

故此只能從所呈現的文字對話中去分析和有感而發。

整體來說,該篇的內容範疇寬廣,就像兩人聊天順著對話可能隨時會有

新的主題進入,而非寫論文必須專心在一個命題下深入。

以下針對我感受到的幾點來分析。

 

 

蹲下與挺立

 

陳文茜認為主持〈康熙來了〉的蔡康永在面對搭當小S和許多來賓時

必須蹲下,而蔡覺得主持〈康熙來了〉並沒有蹲下,反倒是〈真情指數〉

會讓他有所感。

 

這裡說的蹲下,就是降尊紆貴。個人覺得到底有沒有「蹲下」只因為

陳、蔡二人所入身的面向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答案。本質上~他們很一致。

怎麼說呢?陳覺得蔡算是學有專精的文青、知青(先不討論會否還看到

蔡背後的家世)所以有點惋惜他「淪落」到綜藝節目賣笑,甚至和不是

同一等級的女主持人合作並且女主他從,更別提三不五時出現的來賓又

根本不入流,甚是委屈。這個觀點我們應該很容易明白,有那麼一點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分級制度。

 

蔡康永不認為主持〈康熙〉有此委屈,反倒是〈真情指數〉的大牌來賓

們會讓他覺得必須要卑躬屈膝一番。言下之意彷彿是說~文茜姊姊你有所

不知,康熙的來賓都好相處得很–平易可親,反而是真情那些大師才是真

難搞呢。你也認同嗎?我卻覺得有些「士人價值觀」依然是隱藏在蔡的

骨子裡頭。他認為主持康熙、和小S搭當甚至訪問嘻笑怒罵的來賓並不算

委屈,或許就是因為他認為這是自己這個文士可雅可俗的最佳表現,

和綜藝咖在一起是他親民的特質,還算不上降尊。為何這麼說?事實上

他已經將自身比喻為孔子,若孔子都可以和和販夫走卒對話,他也行。

正如很多權貴會到落後貧窮地區抱抱可憐的孩子並留影,沒有人會說

那是屈膝,而是高貴、善良有愛心呀!

 

而文中也清楚表達,經常他並不打算和那些人學習,他只是想看看那些人

耍些什麼把戲罷了。頓時讓我有了種王族招來雜耍團表演的畫面,表演

結束後~王公們或許還會開心打賞。

 

反之,他在另一個節目中遇上了身份地位不俗的人物,他士人的風骨

便讓他挺直的腰身,決不輕易折服。堅持不叫對方大師,一律稱呼先生

小姐。看似不錯的決定,但底子裡真的沒有文人相輕或覺得自己的身份

絕對足夠和對方平起平坐的認定?我或許有點小人心度君子腹的味道,

但不妨細想~一個人是否會因為一個稱呼就瞬間放不下或放下了什麼?

特別是這些具有一定社經或學術地位的人,他們對自身的認定早就完備,

可不是一個主持人對他的稱謂而有改變。基本上我覺得上電視錄影的

時刻,那些人都是武裝的狀態。不管你怎麼稱呼他~

 

再來我想挑戰一下蔡康永這項「平等稱謂」的破口。請問他在訪問聖嚴

和尚的時候是怎麼稱呼對方的?相信絕對不是聖嚴先生或釋先生,那麼

無論他是稱呼聖嚴法師或聖嚴和尚~這是為了什麼?不就破功了嗎?

和尚可以是一種職稱,而法師更算是宗教用語中較為崇敬的名詞。

有什麼理由面對這一塊就必須讓步?假使說那也只是一個職稱,那麼稱呼

其他人董事長、院長、部長或導演…也沒有什麼不妥。若稱人法師為可,

稱人大師又有何不可?大師一詞會讓人端起架子不真誠,法師就不會?

不都是人嗎?

 

本質上陳和蔡兩人是相似的,他們都有著讀書人的風骨。有時我自己也有

所以特別能嗅出那文字背後的一些想法。但我要說,這不是罪大惡極,

在不嚴重的情形下,也不過就是每種背景的人所持有的一種濾鏡或傾向。

 

 

名人和名言

 

這一段蔡用了張愛玲作例子,整體來說我非常贊成他。別因為某人在一方

成功而相信他在生活的各面都值得效仿。只是我倒覺得這是常態,假使說

一個人沒有自己獨立而深刻的思考能力,跟從名人或大眾就是必然結果。

而這個年代越來越少人有這項反思的能力了。

 

或許蔡也無須過擔心,時下的年輕人連名人名言都不太愛看,或是

成天傳來傳去~根本記不了幾則。傳遞這些名言也不過是跟從流行

的一種行為罷了。這樣的人就算不對名言跟風,也一定跟著主流跑。

 

至於說「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在網路上面發言的人,常常都是

對文字有掌握能力的人」這句話,蔡大概忽略了目前眾多愛發言的

「婉君」、「酸民」等~和對文字有掌控力沒有絕對正相關呢。雖然

知道他所指的對象並非一般酸民。但是連文章都逐漸式微的現在,

特愛發文的人們很多都漸漸失去理性的思考和謹慎的文字掌控力。

 

也因此對於蔡「什麼叫作長大?就是我們終於體會到有一件事情

不再那麼迷人,有更迷人的事情值得追求。」的說法就不完全認同。

就以他說的〈康熙〉觀眾來說,若是覺得該節目乏味轉而上PTT

當酸民或迷上電玩,先不評論好壞,只是確實稱不上什麼成長。

 

 

正是因為沒有看到他兩對談的全文,所以有些解說或許被裁切了。

但是一如蔡所說的別只因為他是個名人,對於他的說法就該全盤採納

一般。反覆思辨的過程不一定有新的收穫,至少可以幫自己重新釐清

原本的想法。

 

有沒有覺得收尾很倉促?其實是還有很多可講,但忽然犯懶就聊到這吧,

~哈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